養豬廠污水處理中常用的助劑及應用方案!
以下是養豬廠污水處理中常用的助劑及其作用機理與應用方案,結合技術適配性與經濟性分析如下:
一、核心化學助劑
?聚丙烯酰胺(PAM)?:?陽離子型(CPAM)?:通過電中和與吸附架橋作用,高效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(SS)、膠體及有機物(COD/BOD),尤其適用于污泥脫水環節,可降低污泥含水率至60-70%。
?選型關鍵?:需根據水質調整離子度(40-60%)與分子量(800-1200萬),高濃度廢水優先選用高離子度型號。
?聚合氯化鋁(PAC)?:作為無機混凝劑,與PAM聯用可增強絮凝效果,快速沉淀大顆粒污染物,降低后續生化處理負荷。
?脫色劑(如倍凈師)?:針對廢水灰褐色及腥臭味,通過氫鍵結合與絮凝作用,同步降低色度、COD及BOD,脫色率可達90%以上。
二、生物處理技術
?兼氧型復合菌種?:無需曝氣設備,在氧化塘中直接分解有機物,48小時內氨氮去除率提升50%,臭味顯著降低。長期使用(2-3個月)可使廢水達到農灌標準,避免土壤板結與燒苗風險。
?生物激活增效技術?:采用菌種激活工藝(35℃溫水+紅糖),持續滴加至廢水入口,維持微生物活性,實現COD降解率提升30%。
三、組合工藝優化方案
?混凝沉淀階段?:PAC(200-500mg/L)與CPAM(1-2kg/噸廢水)聯用,形成致密絮體,COD去除率可達60-80%。
?污泥脫水環節?:陽離子PAM(0.1-0.3%溶液)配合板框壓濾機,污泥減量化效率提升40%,處理成本降低至傳統方法的60%。
?深度處理聯用?:微生物處理與化學混凝串聯,實現COD≤100mg/L、氨氮≤15mg/L的穩定排放標準,綜合成本節約25%。
四、技術適配性分析
?高濃度廢水?(COD>5000mg/L):優先采用“PAC+CPAM”強化混凝,結合厭氧消化預處理。
?低成本需求場景?:選擇微生物處理技術,設備投入減少70%,適合中小型養殖場。
?緊急除臭需求?:脫色劑與生物菌種協同使用,48小時內惡臭強度降低80%。